教科研成果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论文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验认为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准。本文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教师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和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同仁们加以探讨。
关键词:教师  教学  反思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探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师成长模式,这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鲜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独特优势而倍受推崇。”[1] “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2]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的表现,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3]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进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的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落后理念、不良行为、策略的优化和改善,达到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因此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正确而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经验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内容和注意事项与同仁们加以探讨。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要求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

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会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

(三)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无论我们采取或创造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我们尤其需要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现象的思考,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改进;对自己成功之处的回味、认识的提升;反思更是教师进行教学时候的一种思考活动。

第一,教师要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知道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对于自己的心灵活动不知道哪些可以成为反思的话题。虽然在逻辑上可以编制出反思对象选择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可以反思、应该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现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唤起对我们周围奇怪和古怪之物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不仅对不同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个事件或现象,也要不断地持续地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的地方,总是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因此作为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教学习惯、教学误区等方面反思入手。比如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有何差距,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是否做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等等问题。
(一)对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反思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应紧紧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前都应时刻牢记。在对每门课程教学结束后都应进行教学反思,看我们的教学是否贴近岗位,是否贴近学生,是否贴近社会,如果不适应就应立即进行调整。
(二)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关键的是教师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和教学中要不断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的目标追求。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与他们是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共鸣。我们要理解他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他们,欣赏他们,这就需要教师要换位思考,这是真正理解和接受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能与之“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深入地了解学生,他们不但愿意接受我们的人,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课。
(三)对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反思
1.教学理念是否转变
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需要反思的教育理念很多,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个现代教师,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教师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发展上,那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学生观问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竞争全球化的世纪,但更是人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所以应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看作是完整独特的人,这样才会对学生有尊重的态度和尊重的行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基本功是否过硬
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基础,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就能设计出精彩的过程,熟练地驾驭课堂,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即时信息,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对于教师而言,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的教学艺术资源。教师应从全方位、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看看是否应给予自己更丰富的功力内涵。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吸引学生,呈现给学生的外显行为是否适度。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充满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人无完人,任何一个教师在外显行为的运用方面都可能有不适当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对自己外显行为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
3.教学准备是否充分
这里指的教学准备主要包括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准备。背景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背景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是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船和桥,它决定着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专业知识主要指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既要考虑教材的逻辑体系,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传授知识,还要考虑能力培养等。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教师至少要对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第一,是否无视具体情况而照本喧科;第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如调换、补充的内容是否得当,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等。对教学内容是否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即深奥的内容是否通俗化,抽象的内容是否形象化,理论的内容是否实际化等。

4.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在教学中,无论教师采用的是哪种方法,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看运用的是否得当,即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情况等,尤其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愿意学。为此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上课不致成为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研究就应该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起,努力地教学,认真地反思,用心去做,拿笔来写,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从中感受到幸福的。


参考文献:

[1][2] [4]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教育研究.2001,(12)

[3]张立昌. 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7)